-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栏[06/30]
-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投[06/30]
-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征[06/30]
-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刊[06/30]
荆楚红色文化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荆楚红色文化逐渐成为武汉求新思变、谋求发展的思想灵魂,是武汉城市圈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所在。湖北曾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和发源地之一,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红色文
荆楚红色文化逐渐成为武汉求新思变、谋求发展的思想灵魂,是武汉城市圈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所在。 湖北曾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和发源地之一,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得天独厚,它和湖北辉煌的荆楚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现代文化构成了今天的荆楚文化。荆楚红色文化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推动荆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荆楚红色文化的形成与科学内涵 红色的湖北,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从中共建党、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28年里,中国革命各个阶段都曾在湖北点燃火把。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红色革命的起点,而湖北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武汉是国内组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6个省市之一;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李汉俊、刘仁静5人,均是湖北籍。随后,6年的工农群众运动,湖北发挥了重要影响。在大革命时期,湖北特别是武汉成为工农运动的中心之一。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汉口办公以及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开办,把工农运动的火种撒遍全国;在土地革命时期,湖北又成为了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的策源地,成为了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之一。“八七会议”以后,湖北境内发生了黄麻起义和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在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开辟了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湘鄂川黔、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军队,击溃了国民党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参与、领导,率先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湖北成为抗战初期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同时,湖北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抗战主力之一——新四军的诞生地,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第五师活动的主要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湖北则是解放战争初期八大战略区域之一的中心地区,而大别山根据地是重要的根据地,特别是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向大别山挺进,像一把利刃插进敌人的心脏,从而扭转了解放战争的局势,标志着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向进攻,湖北便成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点,对民主革命的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辉煌成就决定了荆楚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红色文化的一朵奇葩,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湖北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不仅为湖北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也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即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本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的凝结,以敢为人先的荆楚风骨为文化底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湖北儿女为理想和信仰而拼搏奋斗。传承和弘扬荆楚红色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荆楚儿女实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需要。“两型社会”试验是继中部崛起战略之后,中国政府在中部地区实施的又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举措,是中国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而实施的一项战略决策。“两型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就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这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湖北来说,带来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新契机,与党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关于文化繁荣发展的精神相一致。“两型社会”建设是民族振兴必不可少的一环,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作为中国“两型社会”试点基地之一,武汉城市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破解“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的难题,激活武汉市龙头带动的发展活力,实现武汉城市圈共同跨越, 更好地为中部崛起和民族振兴,需要借助荆楚文化的的提振、支撑和引领。尤其是近年来,荆楚红色文化逐渐成为武汉求新思变、谋求发展的思想灵魂,是武汉城市圈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所在,是激励、引导武汉城市圈人民建设“两型社会”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 荆楚红色文化的当文价值 荆楚红色文化因其生长和扎根于楚山汉水间的五千年文化沃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同时它产生于荆楚儿女为民族复兴艰苦卓绝的奋争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前仆后继、忘我奋斗、不屈不挠和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共党人的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因而成为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一部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党的历史任务也变化了,但它并没有过时,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全面完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 政治导向价值——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荆楚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必然成为建设“两型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构筑起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执政的文化氛围。大力发展荆楚红色文化,能够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供生动的教材。荆楚红色文化,是湖北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熔铸而成的精神武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在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要大力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导向作用,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依靠群众、永远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革命宗旨,藐视困难、勇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凝聚和激励民众建设城市圈的精神动力。 文化传承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荆楚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内涵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具有一脉相承性。而荆楚红色文化在本质上是湖北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倾力铸造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主导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核心与灵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来源和载体。 “荆楚红色基因”、“荆楚红色经典”参与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追求,从辛亥首义到今天“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都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集体记忆和精神财富,同时浸润着湖北的人文精神。在这片热土上,“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红安县先后诞生了两位国家主席、200多位将军。荆楚红色文化中的“敢于为人民、为革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传统和“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勇于捐躯的彻底革命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的社会变革实践中的集中体现,与党提倡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敢于争先、不拘一格”的进取理念既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源头。新时期进一步传承荆楚红色文化的精髓,立足当前 “两型社会”建设的实际进程,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让古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成为 “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色调、主视野和主旋律。 经济助推价值——振兴湖北经济的重要内容。荆楚红色文化是湖北人民的家园和寄托,既能丰富湖北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又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新的发展动力,促进“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是荆楚红色文化对两型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两型社会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厚。荆楚红色文化中蕴含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发扬民主、同舟共济、充分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的政治追求,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坚强的信念、坚定的信仰、团结协作的精神等,都是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内在动力。二是将荆楚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推动荆楚文化的繁荣,打造荆楚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发展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新的增长点产业——红色旅游业。以荆楚红色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荆楚红色文化传播,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推动“两型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教育价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途径。战火洗礼出的荆楚红色文化为湖北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浸润着湖北的人文精神,是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鲜活教材,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在新形势下,荆楚红色文化已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引领社会风尚的圣地,它所具有的智力开发、美感教育和人格培养功能也在城市圈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价值多元化的现象,社会在很多方面丧失了优良的光荣传统,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为此,用爱国主义思想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一种正确的理论文化,充分利用革命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蕴藏的荆楚优秀文化传统和红色革命传统,采取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人们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两型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一泓清泉。 生态文明价值——实现湖北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成型有赖于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可,并将这种理念从物质层面渗透到整个文化层面,进入人文的视野之中,这种价值理念与“两型社会”提倡的宗旨是一致的。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和理念,目标是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两型社会”建设不可能仅局限于城市圈本身或者单一的生态、经济目标,而是长期的发展战略、崛起的奋斗过程、全局的战略决策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荆楚红色文化的生态价值,就是指荆楚红色文化要对人们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能够使人们正确认识人在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从而树立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发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特别是推动“两型社会”科学发展的作用。如紧扣“政治、文化、经济三大工程”的红色旅游的开展,使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帮助人们学会判断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是非善恶,正确选择、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最终打造民族复兴的生态美德基础,推动“两型社会”科学发展。 开国领袖毛泽东写下“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为桥”两句诗。其中“随心”和“著意”两个词,表明一个国家要有思想,要有精神高度,要有精神风貌。而荆楚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思想和精神,作为荆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不诠释着一个宏大的命题:对人的精神而言,是人全面素质发展的指向灯;对社会而言,是社会文明不谢的花朵,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动力;对民族而言,它是增强国家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和重要资源,是民族复兴的引擎。
文章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bjjxyxb.cn/qikandaodu/2020/1005/448.html
上一篇:努力建设服务型智慧型工会
下一篇: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 切实加强参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