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栏[06/30]
-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投[06/30]
-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征[06/30]
-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刊[06/30]
湖北工业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湖北工业引领发展中派生的协调性问题 主要从长期、中期和短期三个时段以及产业发展及结构、区域发展及结构和管理战略三个角度观察、分析湖北工业协调性问题,意在从中长期
一、湖北工业引领发展中派生的协调性问题
主要从长期、中期和短期三个时段以及产业发展及结构、区域发展及结构和管理战略三个角度观察、分析湖北工业协调性问题,意在从中长期过程和多角度寻找经验和对策。
(一)工业在产业引领时带来的不协调。
1.改善“产业结构差”问题未能如愿。
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程度的高低也常用产业协调性来判断,特别是对三次产业按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结构来衡量:第一产业比重是否明显低于或向5%附近靠近、第二产业比重是否居于20%上下、第三产业比重是否明显高于或向70%以上变化。按此标准,湖北工业是产业结构明显落后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主因,也一直肩负湖北产业结构不协调之“主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湖北长期居于“追赶角色”地位,只得用工业作为追赶的最强力量。1978年以来的37年中湖北第二产业有29年高居40% -50%,其中工业比重一直高居32%-44%,反复出现超过40%以上的高位,所以说湖北发展上台阶主要是靠工业实现着经济追赶、产业引领,但是这也主要导致长期牺牲了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湖北一直清楚这种阵痛、隐患,也一直试图在发展中改善,只是至今未能如愿。
2.工业结构性过剩导致协调性阵痛。
工业一般产能持续过快发展特别严重的后果是常引致经济需要进行较大调整。由于湖北工业过快发展主要是依靠传统工业,所以对湖北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经常导致工业原材料特别是重化工产能过剩,而高科技、高质量的产品特别是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发展升级的产品却很难跟上甚至明显短缺。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几次大的经济调整期都是出现在工业持续居于过高比重之后,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前期和2008年以来的经济调整,而经济发展最快、地位上升最明显、调整压力最小时期,从产业比重上看,往往是产业结构更加协调时期,如2008年之前的高速、协调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一时期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并一直处于40%以上历史最长顶峰期,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比重较长时间稳定在35%左右并没有上升。[1](p310)但是,2008年以来,湖北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经济进入重大调整期,为防止经济下滑,不得不重用工业来支撑,工业比重又出现明显、持续上升,几乎都是处于历史最高位,8年来有6年高于40%,第三产业连续5年回落到40%之下。
3.工业内部结构协调性分化。
长期以来湖北实施积极释放工业产能对策,在带来一些工业内部结构出现改善的同时,由于协调性对策不足也导致重要结构不协调。主要进步体现在:2008年以来,规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年总产值占比从2007年的49.1%下降到2014年的26.5%;轻、重工业产值比重从2007年的26%∶74%优化到2014年的35.4%∶64.6%;小型企业产值比重从2007年的30.9%上升到2014年的40.5%。
但是也出现了主要内部结构协调性问题:一是民营和农村工业一直没有出现很理想的变化。在全国发达地区明显出现各所有制企业普遍更加协调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私营企业的比重明显上升情况下,湖北进步明显有限。2014年,湖北私营工业企业数(8586个)和总资产(6298亿元),分别只占全国的4.0%和3.0%,大大低于先进水平,如江苏的14.3%和14.4%。在全国一些地方出现农村工业明显上升的趋势下,湖北农村规上企业产值比重反而从2007年的1%下降到2014年的0.5%。二是工业产品结构仍然低端、粗放。湖北工业产品结构在国内仍然居较差状态。传统、低利润品种比重过高,现代性、战略性和高利润性品种比重过低。2015年,传统性的农用化肥、平板玻璃、布匹、硫酸占全国比重分别是17.5%、11.1%、9.3%、7.8%,钢铁、水泥、烟酒和盐的比重也明显偏高。而更加高端、战略性的产品比重却很低,如彩电只占0.25%,计算机只占0.34%,煤、原油和天然气合计只占0.36%,金属机床只占0.47%,手机只占1.8%,重要农机、重大集成电子产品、重大航天航空产品、核心高科技产品比重很小。
4.工业创新投入和创造新产业的能力有限。
工业经济协调性还要看动态的协调性能力,看是否有新旧业态自我递进的能力,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比重足够大、研发能力足够强,能不断创造、孕育新业态。从现实看,新产业、新业态偏重知识经济类,多数居于工业行业,主要依赖旧产业进行创新而来,特别明显的特征就是新产业多是在有较大先期研发投入下产生,所以把握好工业研发投入,才能把握好新产业。
文章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bjjxyxb.cn/qikandaodu/2021/0510/640.html